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美食文化 美食文化

马王堆汉墓_马王堆汉墓简介

zmhk 2024-04-23 人已围观

简介马王堆汉墓_马王堆汉墓简介       希望我能够回答您有关马王堆汉墓的问题。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回答您的问题。1.3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什么?2.马王堆汉墓是哪里的?3.长沙汉王堆墓是如何发现的

马王堆汉墓_马王堆汉墓简介

       希望我能够回答您有关马王堆汉墓的问题。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回答您的问题。

1.3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什么?

2.马王堆汉墓是哪里的?

3.长沙汉王堆墓是如何发现的

4.马王堆汉墓一二三号墓分别是

5.马王堆墓为什么这么重要,基辛格为什么愿意用月土换马王堆墓周围的木炭?

马王堆汉墓_马王堆汉墓简介

3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什么?

       3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芙蓉区马王堆街道马王堆社区,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妻、儿的墓葬,1972~1974年相继发掘。出土漆器、陶器、丝织品、帛书等珍贵文物共3000余件,现保存于湖南省博物馆。其中辛追女尸、T型帛画、素纱禅衣世间仅有。三座墓葬呈品字型排列,一、二号墓坑已经回填,三号墓坑对外开放。

       墓葬归属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前193年)卒。二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仓”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轪侯利仓本人。一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名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

       三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三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一号墓分别打破二号墓和三号墓,则其年代应再晚些。三座墓葬的时间相距约20多年。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中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马王堆汉墓是哪里的?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马王堆乡,距市中心约4千米。这里地势平坦,地面有土冢两个,它们大小相仿,平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王堆。

       三座汉墓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二号墓墓主轪侯利苍约下葬于吕后二年(前186年),三号墓墓主利苍之子下葬年代是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一号墓墓主利苍妻下葬年代可能还要略晚一些。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

       有一件素纱襌衣,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高超。出土的帛画,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长沙汉王堆墓是如何发现的

       长沙马王堆汉墓内的尸体已保存2178年:马王堆汉墓在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汉墓陈列馆现设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根据漆器款识、封泥、印章等推断,一号墓为利苍之妻,二号墓为利苍本人,三号墓则是利苍之子,三座墓葬的时间相距约20多年。一号墓由墓顶至椁室深达20米。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外椁、中椁、内椁)、三棺(外棺、中棺、内棺),以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塞木炭,厚30-40厘米,约1万余斤。木炭外面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厚度达60-130厘米。棺内出土了一具保存 2100多年的完整女尸(利苍的妻子辛追),尸体长154厘米,外形完整,全身润泽柔软,部分毛发尚存,部分关节可以弯动,许多软组织比较丰满,柔润而有弹性。古尸内脏器官保持了完整的外形,相对位置基本正常。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尸。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四公里。因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大17.8米,深16米。现在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供人们参观。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1973年出版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仓” 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轪侯利仓本人。 1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骨质印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3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在构建时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的封土,则其年代应再晚些。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马王堆汉墓一二三号墓分别是

       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现过程:

       1971年底,当地驻军在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建造地下医院,施工中经常遇到塌方,用钢钎进行钻探时从钻孔里冒出了呛人的气体,有人用火点燃了一道神秘的蓝色火焰。

       被点燃的那神秘的蓝色火焰让人感到恐惧和不解。最早接到消息的湖南省博物馆的侯良马上意识到,遇到的是一座古代墓葬,在湖南土话里把这样的墓叫火坑墓。

扩展资料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

       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

       此外,墓葬中还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尸1具以及中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方剂书籍帛书《五十二病方》。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2013年5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将马王堆汉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

       百度百科-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墓为什么这么重要,基辛格为什么愿意用月土换马王堆墓周围的木炭?

       马王堆汉墓一号墓是利苍的夫人辛追。

       马王堆汉墓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_侯利苍。

       马王堆汉墓三号墓是长沙丞相_侯利苍的儿子利希。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_侯利苍的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

       马王堆三座汉墓墓主下葬年代不同,二号墓墓主_侯利苍约下葬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三号墓墓主利苍之子下葬年代是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一号墓墓主利苍妻下葬年代可能还要略晚一些。

扩展资料:

       马王堆汉墓出土过程

       1951年冬,考古学家夏鼐来到长沙进行考古调查,在长沙东郊五里牌发现了2个相连的土冢,他根据自己渊博的考古学知识判断是汉代墓葬。195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南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调查了这片土丘,确认此地是大型的汉代墓葬群。

       1961年,湖南省政府将其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保护性标志,但并没有进行发掘。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1973年出版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1971年底,为响应“战备”动员,位于马王堆附近的省军区366医院决定在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建造地下医院,施工中经常遇到塌方,用钢钎进行钻探时从钻孔里冒出了呛人的气体,有人用火点燃了一道神秘的蓝色火焰。被点燃的那神秘的蓝色火焰让人感到恐惧和不解。

       最早接到消息的湖南省博物馆的侯良马上意识到,遇到的是一座古代墓葬,在湖南土话里把这样的墓叫火坑墓。1971年12月30日,有关考古专家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和申请,希望对马王堆进行正式的发掘。1972年1月14日,国务院发文批准。

       1972年1月,考古队正式对神秘的墓葬进行了科学挖掘,显示出这个墓葬南北长20米,东西长17米,属于大型的古代墓葬。1月16日发掘工作正式开始。此次发掘主要由湖南省博物馆负责,长沙市多所大、中学校的学生以及当地驻军也参与进来。

       首先是清理土丘,即墓葬之上的封土堆。先发现的是一个圆形的盗洞,笔直地朝着墓葬的下方插去,一直向下延伸了17米,盗洞消失了。人们挖到了一种粘糊糊的泥土,它的俗名叫白膏泥,常常用来保护墓葬,据说具有很好的封闭性。

       在发掘工地上,忽然有工人在白膏泥中挖出了绿色的树叶,在随后的发掘中,人们又在填土中陆续发现了翠绿的树枝和黄绿色的竹筐。这是一个方形的墓,深20米,从上到下逐渐缩小,墓坑的底部摆放着4米多长、1.5米高的椁室,揭开椁板是地下宝库:

       中央是巨大的棺材,四边的边厢里填满了珍宝。就在考古队员提取文物的时候,在东面的边箱里发现了一个漆器,打开盖子后发现下边是水,漂了一层藕片,是2000多年的藕片。

       百度百科-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七十年代初发掘的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族墓地,在考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马王堆汉墓在被发掘四十余年后的2016年,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其实我们单看马王堆汉墓的墓主人,就是利苍和妻子、儿子。利苍生活在汉初,曾跟随刘邦打天下,但在整个西汉初期,英雄辈出,多得是能臣猛将,利苍实在算不上一个多么重要的人物,也没有立下太过重要的大功,如果翻开史籍,几乎看不到关于利苍的记载,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家族墓在2100多年后一经发掘就引起了轰动。

       毕竟是一个诸侯国的丞相,还被封了列侯,即便在西汉初期地位算不上很高,但其墓地的规格还是比较高的,而且陪葬品也是很多的,又是汉初的墓葬,自然价值是很高的,但真正让马王堆汉墓闻名于世的并不是说这个家族墓规格有多么高,而是因为其中的一具女尸。

       马王堆汉墓共有三座墓,其中一号墓中保存完好的女尸是马王堆汉墓最为重要的一个发现,该女子是二号墓墓主利苍的妻子,被称之为辛追夫人,三号墓则是两人的儿子。辛追夫人一经现世,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轰动,更是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辛追夫人是在公元前165年左右去世的,而其棺椁的出土是在1972年初,这中间间隔了2137年。按理来说,一个死了两千多年的人,尸体早就腐烂的不成样子了,但是辛追夫人的身体依旧很完整,内脏也是完整的,全身润泽,血管清晰可见,部分关节可以活动,有些组织还有弹性,就如同死去不久的尸体。

       而且完全不同于木乃伊,这样的一具尸体,如果不是她的身份经过了确认,真的很难想象是两千多年前的尸体。

       也因此,辛追夫人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无论是国内的科学家还是国外的科学家,都想研究一下这个辛追夫人,看看造成尸体不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而且如此完整的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尸体,对人们研究那个年代很有价值,比如医学上的研究。

       根据病理解剖的检查,辛追夫人在死前多种疾病缠身,比如有冠心病、胆石症、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右上肺有结核病灶,在直肠和肝脏内有鞭虫卵、蛲虫卵和血吸虫卵,一只胆囊先天畸形,还曾经有过骨折等等。这些发现为研究古代的疾病史和病理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除此之外,辛追夫人的尸体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价值,可以称得上是无价之宝,也因此,国内国外都这具尸体都很感兴趣,日本方面曾希望得到辛追夫人的一根头发用于研究,但被拒绝,而且美国的基辛格也对这具尸体很感兴趣。

       辛追夫人的尸体是在1972年初发掘出来的,当时正值基辛格访华,他在得知长沙马王堆发掘出一具2000多年前的不腐湿尸后,对发掘情况做了大致的了解,然后请求用美国从月球上带来的月土换部分马王堆墓中棺椁之外的木炭,用月土换木炭,在基辛格看来,我们不可能拒绝这样的一个交换,但让基辛格没想到的是,他的请求被拒绝了。

       月土确实很珍贵,当时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正在进行时,美国的宇航员登上月球,从月球上带回了月球上的土,月土对于研究月球表面的土质和适不适合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当时只有美国做到了这一壮举,其他国家是做不到的,包括中国。

       我们自然是想得到月土的,但要是将月土和马王堆汉墓中的木炭进行对比,则前者远不如后者有价值。月土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时没有得到,未来一定会得到的,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而马王堆汉墓中的木炭则只有中国才有,而且是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所有的,其他国家不可能拥有,当时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交换其实是很不对等的,所以基辛格被拒绝了。

       那么,马王堆汉墓中的木炭究竟有什么作用,为何基辛格如此想得到?而我们为什么在月土的诱惑下,却还是选择保护好马王堆的这些木炭呢?

       实际上,这并不是普通的木炭,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木炭,马王堆汉墓中的木炭作用巨大,我们来看一看辛追夫人的墓室。一号墓的墓坑上宽下窄,下部就是墓室,墓室之上是填土层和封土层,而辛追夫人的棺椁就居于墓室的中央,周围是40厘米到50厘米厚度的木炭,将棺椁包裹住,这些特殊的木炭能够吸水、防潮,以保持墓室的干燥,以及其它的作用。

       而木炭外面则是一米多厚的白泥膏,白泥膏因其自身的特质能够最大程度保持墓室的封闭性,白泥膏以上就是夯土,有十多米深,这样一层层包裹起来的棺椁就达到一种恒温、缺氧、无菌等的密闭环境。

       而棺椁又是四层套棺,最中间呈放的就是辛追夫人的尸体,其尸体被浸泡在大约80升的无色透明液体中,单就尸体来说,辛追夫人死后穿了20层的丝麻衣物,其上还有两件丝绵袍覆盖,可以说,辛追夫人的尸体十倍一层一层有一层包裹着保存的,防腐工作做的很到位,保证了两千多年前尸体都不会腐烂。

       在这其中,木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是防腐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这些木炭很值得研究,其内部结构、化学性质、具体作用等等,都应该好好研究一下,这对于现在防腐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基辛格很想得到一部分木炭,带回国中让科学家们进行研究,以应用于现在的防腐工程中,最大程度增加防腐性能和防腐时间。

       当然,基辛格识货,我们也不傻,木炭既然能用在棺椁之外,而棺椁内的尸体又能两千多年不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自然要好好重视起来,好好研究,而且不能让这样的好东西流到国外去,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即便基辛格拿月土来交换,我们也是不换的。

       好了,今天关于“马王堆汉墓”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马王堆汉墓”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